<strike id="ksgup"><bdo id="ksgup"><small id="ksgup"></small></bdo></strike>
    <rp id="ksgup"></rp>

    <span id="ksgup"></span>

    1. <th id="ksgup"><pre id="ksgup"></pre></th>
      <legend id="ksgup"></legend>
      水產前沿網,網聚全球水產華人!

      水產前沿網 | 網聚全球水產華人

       找回密碼
       注冊
      查看: 534085|回復: 278

      【完整版】杜國平老師和你一起探討對蝦養殖水環境控制問題【12月18日QQ群交流】

          [復制鏈接]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3.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7 16:51:25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0-10 08:43 編輯

      獨家重磅推薦

           杜國平老師和你一起探討對蝦養殖水環境控制問題               
                                                                  

      時間:121820:00


      地點:全球水產華人總群(QQ群號:245296163 )

      主講嘉賓簡介:

      杜國平老師:

      2.jpg



      各位看官,看了不要忘了動動你們的小手參與互動哦!{:soso_e121:}

      同時溫馨提醒若大家想轉載要記得注明出處哦!

      杜國平老師和你一起探討對蝦養殖水環境控制問題.pdf (3.86 MB, 下載次數: 171, 售價: 20 元金幣)

      沒有金幣下載的請直達6樓
      http://www.michiganservicepros.com/forum.ph ... 7&fromuid=53209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水質|主題: 1, 訂閱: 0

      相關帖子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0

      主題

      4

      聽眾

      22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該用戶從未簽到

      帖子
      22
      精華
      0
      經驗
      22 點
      金幣
      338 元
      注冊時間
      2014-11-16
      發表于 2014-12-17 17:58:17 來自手機 |顯示全部樓層
      二維碼
      學習,學習,學習,,,,,,
      在線交流

      10

      主題

      4

      聽眾

      264

      積分

      二級會員

      Rank: 3Rank: 3Rank: 3

    4. TA的每日心情
      財源享通
      2015-5-4 23:15
    5. 簽到天數: 15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帖子
      252
      精華
      0
      經驗
      264 點
      金幣
      1822 元
      注冊時間
      2014-8-24
      發表于 2014-12-18 09:49:18 |顯示全部樓層
      雜志招聘
      期待中{:soso_e100:}
      水產前沿雜志預定

      0

      主題

      4

      聽眾

      3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該用戶從未簽到

      帖子
      3
      精華
      0
      經驗
      3 點
      金幣
      50 元
      注冊時間
      2014-12-3
      發表于 2014-12-18 15:48:24 來自手機 |顯示全部樓層
      且看高人說道
      apple    

      0

      主題

      3

      聽眾

      222

      積分

      二級會員

      Rank: 3Rank: 3Rank: 3

    6. TA的每日心情
      早安
      2017-1-3 08:53
    7. 簽到天數: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218
      精華
      0
      經驗
      222 點
      金幣
      832 元
      注冊時間
      2013-4-9

      社區QQ達人

      發表于 2014-12-19 08:55:08 |顯示全部樓層
      期待中。。。。

      點評

      Wushoulin  杜國平老師,你好!對蝦病害的水質環境的分析是水產養殖過程的實踐高度總結。太現實。謝謝你的工作,辛苦你了!江蘇吳守林  發表于 2015-1-14 00:20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8.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9.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44:5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12-24 16:52 編輯

      1.jpg


      2.jpg


      大家好!我們今天交流的內容主要是對蝦病害的環境控制實用技術,水環境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就是防止出現病、害的問題。
      所謂蝦病,其實包括病、害兩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蝦養殖的水環境本身出問題,主要在溶解氧方面出了問題。常見的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整個水體包括上層、中層、底層(包括池底)的溶氧出了問題引發一系列效應,其二是水體上中層不缺氧,藻類也正常,水看起來也漂亮,但是水體底層(包括池底)有問題,第二種情況最普遍、最嚴重,但又最容易被忽視。


      3.jpg


      水體中有很多的藻類等微生物、懸浮物、溶解有機物等物質,水體對太陽光有一定的衰減作用。平常我們用透明度來衡量水體透過陽光的能力。白天,陽光能夠穿透到水體的一定深度,在這個水深范圍(有光水層)內,如果有合適藻類吸收所需要的營養鹽(肥份),藻類就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藻類光合作用三要素:活藻、營養、光照】。
      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決定了藻類能夠產生多少氧,吸收多少氨氮、亞硝酸鹽。因此,光合作用產生的溶解氧效率與水體透明度直接關聯。當水太濃(水太肥)時透明度低,陽光就只能透射到水體表層,水體中層和底層缺乏光照而無法產生光合作用增氧,故底部容易缺氧。


      4.jpg


      對蝦發生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弧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但我們今天不涉及病原生物內容,這里只從水環境的角度考慮。水環境包括物理、化學、藻類等微生物等諸多因素。我說的“蝦病”,給了它一個引號,因為這不一定是病?!安 钡陌l生,常常因天氣異常比如陰雨天,悶熱天,藻類衰敗等等因素導致水體的光合作用效率低,水體尤其底部微生物等耗氧嚴重,溶解氧不足或缺乏,從而引發一系列異常反應,包括對蝦死亡。
      對蝦養殖管理的核心是溶解氧的管理。防病的關鍵在于?;钤孱?,合理使用增氧機設備等,提高整個水體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水體耗氧。
      為什么?;钤孱惡苤匾?,因為藻類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如果它不是活的,就不能高效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一定要?;钏?。藻類老化的水體,其整個水體光合作用效率是低下的。但是,我們又不要把水弄得太肥太濃,這樣的話透明度就很低了,直接影響水體光合作用效率。而且,太肥太濃,藻類等微生物太多,其呼吸耗氧非常嚴重?;谝陨蟽煞矫嬖?,水太肥太濃會導致水體中下層和底部極其容易缺氧。
      合理使用增氧機設備能夠將表層光合作用的水與底層沒有光合作用的水能夠交換、混合,這樣使得底部就不容易缺氧,而底部的水又升到上層,白天見到陽光又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所以,通過?;钤孱悾ǖ灰^濃)和合理使用增氧機設備結合就可以提高整個水體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水體耗氧,強化水體增氧能力,同時,有利于加快底部耗氧物質在富氧水層的氧化,降低底部缺氧危險,減少或避免對蝦病害的發生。

      5.jpg


      對蝦病害的發生與水體環境惡化直接相關,當然也與病原生物和對蝦的體質有關。但是對蝦的體質直接跟營養和環境等因素相關,病原生物的增殖也直接與水體環境因素相關,并且,病原生物本身就是一個環境要素。因此,要養好蝦,除了要切斷病原生物感染途經、選擇優質種苗和飼料之外,日常管理最重要的還是養殖水體環境。
      對蝦養殖水體環境包括物理、化學、微生物等方面。真正嚴重的問題首先在于水體尤其底層缺氧、有害的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積累、弧菌等有害微生物競爭(量太大)。許多病原生物對魚蝦的感染是養殖環境惡化后次生反應的結果(條件致?。?。因為環境惡化,弧菌等病原微生物得到增殖并達到相當的量,才容易侵襲對蝦,所以許多病原生物對魚蝦的感染是一個條件致病過程。
      因此,作為生產一線的管理者,我們首先消除病原致病的條件,將水體環境搞好。對蝦病害預防的思路就是維持好整個水體水質尤其底質。
      這里強調的“水體”,包括了池塘的上中下各水層和底質。廣義的水體水質包括整個水體的水質和底質。對于對蝦養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底層水和底質(包括沉積物),這些沉積物和底質對底棲生物對蝦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等主要養殖品種主要在底部棲息,一般活動范圍有限,甚至長時間伏趴在底泥里。水體有問題,或者,雖然看起來“水”很漂亮,但底層底泥差了,對蝦蝦就及其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整個水體水質都要好,尤其是底層、底質和沉積物。這個一定要把好關。搞好底質,這才是對蝦養殖管理的重中之重!出現病害才去治,那基本上難以應對。
      把水和底搞好,這才能有效的管控。關口前移,事半功倍!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0.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11.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46:27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12-24 16:53 編輯

      6.jpg


      關于對蝦病害有個三圈通俗說法,一個是對蝦體質或者免疫力,另一個是病原生物,第三個就是環境。三個圈湊在一起導致病原生物感染對蝦導致生病。病原致病依然與水體環境直接相關。其他的非病原直接引發的“病”害,根本就是環境惡化的直接結果。對蝦養殖病害預防,改善水體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對蝦偷死,用抗菌藥物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沒有起到根本的作用。我們通過改善水質和投放增氧劑等等緩解底部溶氧,會對對蝦偷死的治療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池底的問題,對蝦棲息環境(尤其底質底泥)永遠是至關重要的
      藻類和微生物要相對的穩定,避免水體惡化。水質最重要的是底層,因為對蝦是底棲生物,底層是指底泥上面的1~2厘米。池塘底泥里面有很多的微生物、有機物和還原性無物質,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因此,在接近底層1~2厘米的水層水中溶解氧濃度很低。雖然上中層的水不缺氧,但是底層1~2厘米處非常容易缺氧。因此,平時一定要把底部的水適當攪動,“流水不腐”——長時間停滯不動的話就很快被底泥沉積物消耗過多的溶解氧而引發缺氧,對蝦就出毛病了。我們的關注重點就放在“薄薄的底層”,這是最重要的地方。
      對蝦病原的傳播只能通過隔離、消毒來控制,這些方面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地方。不管怎樣,對蝦的體質(免疫力)、環境和切斷病原,這應三管齊下,來控制蝦病。今天我僅談水體環境控制的一些問題。

      7.jpg


      這里只談養殖戶需做的事情(環境控制):首先密度要適宜,不要太密,多密須根據條件而定,條件允許沒問題,如果條件不行,密度高了就容易出問題,所以條件要具備。其次,有適用有效的實用技術,能有效控制養殖環境使水的底部良好,在其它同樣的條件下,對蝦長得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甚至沒有病害;在環境良好,生長快的情況下,餌料系數比較低,即餌料效率比較高,養殖成本低,環境污染較少,水質更好,這是良性循環的基礎。如果密度過高,或投入過度,水體環境差,直接影響對蝦攝食、生長,餌料系數高,污染更嚴重,而水體環境質量差,則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對蝦生長甚至導致病害發生,形成惡性循環。
      水體環境搞好了,對蝦就能夠正常生長,減少或避免病害的發生,就可以少用藥甚至不用要,對蝦養殖產品是安全的。

      8.jpg


      對蝦養殖水體環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底層和底質。
      因此。每次收獲對蝦后,要盡可能有效的把淤泥清掉。池底淤泥實際是對蝦的糞便等臟東西,富含有機性的營養物和還原性無機物。
      進水后,淤泥存在底層會被微生物分解,其分解過程就是消耗水體溶解氧的過程。所以底泥越臟,底泥消耗溶解氧越多,這樣水體底部溶解氧濃度就越低,從而積累氨氮、亞硝酸鹽和黑黑的硫化物,對蝦很快就出問題了。
      水體水質底質惡化,弧菌等有害微生物也會大量增殖。當水質比較良好的時候,藻類處于比較快的生長階段,弧菌是不多的,但藻類衰敗了以后,弧菌很容易上去,這是指整個水體。如果是在底質溶氧比較低的情況下,弧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也會比較多。所以在高溫的情況下,對蝦耗底會更加嚴重。所謂耗底就是底部缺氧,對蝦缺氧和中毒(亞硝酸鹽、氨和硫化物這些都是毒物,都是在缺氧的條件下產生和積累的)。溶氧、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異常容易引發對蝦病害。所以我們每一造要及時的清淤。

      9.jpg


      10.jpg


      污泥集中處理,作優良農業肥料,避免污染環境

      如何清池?
      對于沙底、沙泥底的池塘很多人用水泵來沖洗。水泵沖洗沙底、沙泥底的池塘其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用水泵沖洗,有一部分臟東西會被沖洗掉,但是還有一部分臟東西會沉積到沙里面,因為沙也會沖起來,沙在沉積的過程中將臟東西埋在地下了。這就是許多沙底、沙泥底的池塘養了兩三年之后沒法養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清淤。清淤之后一定要集中處理,比如每次沖洗的時候把臟東西放到一個地方,干了以后可以做農肥。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2.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13.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54:3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5 15:20 編輯

      1.jpg


      2.jpg


      看這張圖,蝦已經死了,池塘的表面沙已經曬得很干凈了,只有最表層2~3毫米的很薄的地方沙是干凈的,但是底下都是黑的。這黑的就是硫化物。這種池底,加水不超過一個星期,底下就會發臭,所以蝦很難養成。為什么新塘第一年沒問題,第二年小問題,第三年就大問題,這個是因為這種沙土的池塘直接沖洗,每一造都沖洗沖洗三四次之后這個底就黑了,沒辦法了,這個是操作失誤惹得禍。
      只有那種地膜池等硬底化的池塘才可以直接沖洗,沖洗的臟東西不要直接排到外?;蛘呓?,會污染大環境,最終污染自己。所以沖洗的污水污泥要集中在一個比較低的池塘沉淀起來,沉淀后清的水可以排,但是下面濃濃的東西可以用抽沙機或者泥漿工把它抽到陸地上曬干,曬干后可以作為農肥,高位池都應該這樣處理平常排污和洗池污物,保護好環境。如果是沙底、沙泥底的池塘,千萬不要直接沖洗,很多的新池塘就是沖洗毀掉的。應把水放掉之后,曬干后直接把表面結塊的污物臟東西鏟去做農肥。

      3.jpg


      池底的消毒與處理:首先是曬干,然后反復“翻”、“曬”,充分利用空氣中的氧滲透到泥里面把耗氧物質氧化,利用太陽紫外線消毒。底泥曬干了以后比較松散,空氣可以滲進去,空氣里面有很多的氧,可以加快硫化物、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物的分解和氧化,這樣可以凈化底質,也就是所謂的分解礦化氧化。一定要長時間的翻曬。翻曬就是用工具把泥土翻松,曬干。如果不翻開,曬的只是表面,泥里面不起作用。所以一定要翻曬。
      石灰和漂白粉也可用于消毒或處理底質。石灰水濃度要高,至少pH在11以上。使用石灰和漂白粉處理底質的時候,要把石灰和漂白粉做成很濃的溶液,用抽水機抽淋在已經翻曬的松散的表土層,使消毒劑能夠直接滲入松散的表土層一定深度,比如5、10厘米左右,起到真正的消毒或處理作用。這樣處理效率高。
      漂白粉等氧化性的消毒劑遇到陽光會分解,應傍晚使用。

      4.jpg

      露天對蝦養殖池塘的培水
      第一,培水就是培養基礎餌料 ,也就是培養適度的浮游植物(藻類)和浮游動物(枝角類、橈族類,蝦苗可以吃的)。

      第二,培水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利用藻類的營養鹽(即肥料)促進藻類生長,來培養浮游動物的一個過程。肥料可能是你直接加進去的,也有可能是有機物直接降解礦化之后產生的無機營養鹽。比如用石灰處理底泥之后根本就不用施肥,它就會肥起來。因為如果底泥有機質比較多,里面營養物質很豐富,用石灰處理底泥的時候,其中的營養物質在進水的時候就會融到水里。

      第三,肥料可以是無機肥、有機肥、生物肥,或者是它們的混合肥,關鍵是量一定要適度。剛才提到底泥本身就有肥料儲存遷移的部分,所以進水的時候肥料會慢慢的遷移到水體。

      第四,藻類吸收同化營養鹽是有規律的,氮肥、磷肥和其它的微量元素,包括碳源等等營養物質都需要按一定的比列來吸收的,肥料不是說單一的某一種就可以了,而是各種肥料都需要具備,并且要一定的配比,才能符合它的需求。其次,大量施肥或者持續施肥之后,沒換新水,藻類就可能消耗比較多的碳酸氫根等無機碳源和微量元素。水里面本身是有碳源和微量元素的,但是不多。在大量的藻類長起來以后,會消耗比較多碳源和微量元素,這樣剩下的碳源和微量元素就少了,所以藻類就不能繼續活下去了。因此,藻類起得快濃得快倒藻也快。一般情況下,水倒藻了以后,如果沒有換新水,常規的施肥追肥都沒有太大的用,因為水體里面實際上缺少的是碳源和微量元素。這時,須換(加)新水或補充水體缺失、而肥料也缺乏的藻類(微量)營養物質。

      第五,養殖的中后期,水體中氮代謝產物比較多,這時就不需施氮肥,因為水中氨氮或亞硝酸鹽都比較多,再施氮肥就是多此一舉,但一般需補充其它的微量元素和碳源,所以中后期要補充藻類微量元素和碳源。

      第六,換水其實就是補充微量元素和碳源的一個有效途徑。很多時候,對蝦養殖中后期水濃藻老,每換一次新水,藻類會更新長旺一次,而且,水越換越濃。這就是補充微量元素和碳源的緣故。

      第七,利用菌類等微生物將池塘中的、特別是養殖中后期產生的大量有機物降解(或分解)礦化,從而提供藻類所需的營養鹽。這就是以菌類等微生物調水養水的道理。但是,養殖水體中,微生物促進有機物降解礦化過程中大量消耗溶解氧。所以,在使用菌類等微生物調水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增氧,嚴防微生物分解礦化有機物等過程強烈耗氧而引發缺氧并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養殖中后期水體中菌類微生物所需的氮、碳比例失調,也要注意補充大量的有機碳源。

      5.jpg

      藻類的主要生態作用
      露天池塘里的藻類起到什么作用呢?主要有以下生態作用。

      第一,在有光照和營養鹽滿足的條件下,藻類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氧,為水體增加溶解氧。藻類光合作用增氧只能在滿足光照和營養的條件下進行,并僅限于白天有光照的上中水層發生。夜間,或雖白天,但透明度低的水體的中下層缺乏光照,就不會發生光合作用。注意,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不產氧。

      第二,作為生物,藻類也要呼吸,藻類的呼吸作用要耗氧,并放出二氧化碳,使水體pH值降低,這與光合作用剛好相反。藻類自身的呼吸作用無論白天黑夜(不論水層)都要進行,除非藻類死亡。有朋友說“藻類在夜間是不怎么耗氧”,這個觀念是絕對錯的。藻類,不管白天黑夜都消耗氧,如果不耗氧,它就會死掉,因為它是生命體。
      藻類(包括菌類等生物)的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在進行,而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有光照的水層時候才能夠進行。一般地,池塘水越深、水越濃(透明度越低),白天有光照的水層相對比例越低,整個水體光合作用增氧效率越低;相反,整個水體水中藻類(包括菌類等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強烈。因此,水深、水濃(透明度低)地水體尤其底部更容易缺氧。
      因藻類光合作用與藻/菌等各種生物呼吸作用(包括有機物降解礦化和還原性無機物氧化)的耗氧,晝夜變化,周而復始,故水體中溶解氧含量呈現相當明顯的空間分布與時間變化規律。簡單地講,溶解氧晝高夜低,上高底低。

      第三,(藻或光合細菌)光合作用吸收而降低甚至消除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因為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本身就是藻類的肥料(氮肥),光合作用吸收氨氮、亞硝酸鹽的過程就是凈化水質的過程。

      第四,生產實踐與實驗證明,藻類正常增殖的過程,對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五,微型藻類是浮游動物的餌料,浮游動物又是對蝦的活餌料。所以,盡量提前培藻,讓浮游動物能夠充分增殖起來,這樣蝦苗放入池塘后就有營養豐富的天然活餌料吃了,這是第一個好處。其次,培育基礎餌料過程持續較長時間,水體水質相對穩定的時候我們再放蝦苗,一般會比較安全。當然,還有推遲和減少飼料投入有利于水體環境維護、提高對蝦機體免疫力和降低養殖成本等其他一些好處。

      第六,適度的藻類,形成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有一定的隱蔽作用。對蝦逐步長大后是底棲生物,它喜歡陰暗的地方。所以,藻類形成一定的透明度,替它創造更好更適合的環境條件,它就能夠健康成長。

      當然,底質差得池塘,對蝦伏底(時間長很容易出問題,這種條件下,魚蝦混養就有優勢了——魚蝦混養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魚(或其他混養生物,選擇原則——底層、活動范圍大、不吃或少吃活蝦,個體稍大)攆得對蝦到處跑,這就是底層生物攪水——有效防治底層缺氧?。?!現某些混養魚類吃活蝦遠勝于吃死蝦,單純依靠吃掉死蝦切斷傳播幾乎不太可能。

      前面藻類六大主要生態作用中,我認為,前四個作用是最重要的。其中,三大正面作用——也就是增氧、吸收氨氮和亞硝酸鹽,凈化水質和抑制有害微生物。但是還有一個負面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溶解氧的負面作用。這三個正能量和一個負能量的彼此消長,直接影響到水環境質量的變化及對蝦的健康與安危,必須高度重視。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4.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15.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55:31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5 15:24 編輯

      6.jpg

      藻類的老化或死亡對水質的主要影響。
      藻類的老化或死亡對水質主要有4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總體來說藻類的老化或死亡直接對水里面的溶解氧造成影響。一旦水體藻類趨于老化甚至死亡,水質急遽惡化,往往三兩天對蝦就會出毛病甚至大量死亡,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第二,藻類老化或者死亡會加快產生或積累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有害物質。倒藻之后,氨氮、亞硝酸鹽就起來了。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藻類如果能夠正常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那么藻類就會把氨氮、亞硝酸鹽作為營養鹽吸收,所以一般不會積累較多的氨氮、亞硝酸鹽。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濃度高,首先因為對蝦產量高其代謝強烈源源不斷大量產生,其次就是藻類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到影響,藻類無法高效吸收利用氨氮、亞硝酸鹽,才會導致氨氮、亞硝酸鹽積累越來越多,從而直接對對蝦造成威脅。硫化物在缺氧的時候產生。只要有一定量的溶氧,硫化物都是不可能產生或積累。硫化物都集中在底層尤其沉積物中或懸浮物內部,因為底層很容易缺氧。海水養殖水體比淡水養殖水體更容易形成硫化物,因為海水里面硫酸鹽很多,缺氧的時候很快就能還原成硫化物。這也是為什么說海水的對蝦更加難養而淡水的相對好養的原因之一。

      第三,藻類老化死亡了以后,弧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激增。

      第四,在以上幾方面的不利影響下,環境惡化導致病害越來越嚴重。

      露天池塘正常情況下都有藻類,只是藻類多少不同。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藻類不要太濃,有相對較高的透明度,有利于充分激活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提高水體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溶解氧氧,吸收氨氮、亞硝酸鹽凈化環境,來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增殖?;钤逶鲅鮾灮h境這是核心,防病的關鍵。

      7.jpg

      活藻增氧,優化環境,池塘生態防病的關鍵
      在大規模培育并使用活體藻類培育對蝦苗時,細心觀察并比較實驗結果可以發現——藻類在生長的初期抑制弧菌的能力是相對較弱,而藻類處于指數生長階段中后期其抑制弧菌的能力增強,但藻類老化死亡后其抑制弧菌的能力就消失了,有害微生物會更容易增殖起來。  
      因此,生態防病的關鍵一環是活藻增氧,抑制弧菌等有害微生物。


      8.jpg


      9.jpg


      10.jpg

      前面的兩個圖就是水體中的藻類和浮游動物(蝦苗最好的天然餌料)。
      下面的圖是,11年前一個高位池的水色透明度情況。這水太濃太老了,只有十厘米左右的透明度。白天,僅表層二十多厘米的水層的藻類能夠感受到太陽光照而進行光合作用,水體中層和底層完全缺乏光照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水體中層和底層都是容易缺氧的。之前一般天氣下就已經有對蝦偷死的現象,遇到陰雨天則整個水體就會嚴重缺氧,從而導致對蝦大量死亡。這種“肥水”水質11年前并不多見,但近年來卻非常普遍,而近年來蝦“病”越發嚴重越發普遍,其實這病害往往跟這些“肥水”養殖模式直接相關。
      近2年部分養殖戶對“肥水”養殖模式有所反思,并拋棄這些“肥水”養殖模式,轉而采用“瘦水” 養殖模式,提高透明度而降低了病害風險。
      其實,對蝦所謂“早死癥”等病害并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過去一直都有,只是沒有那么嚴重而已?,F在所謂“早死癥”等病害太普遍太嚴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搞清楚養殖模式的利弊,盲目肥水,導致水太肥太濃,水體藻類和菌類等微生物的呼吸耗氧過于強烈,同時又缺乏足夠的增氧能力,就容易出問題了。
      “早死癥”實際就是人為管理失誤的“找死癥”。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6.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17.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56:3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5 15:26 編輯

      11.jpg

      這是一個培水工作做得相當成功的一個例子。放蝦苗前一個星期多就施肥了,然后每過2~3天根據天氣和藻類消長情況及時追肥,一直維持50~80厘米的較高的透明度,水深僅1.2米左右。水體藻色嫩活,而耗氧率較低。白天,水體各層藻類都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大量溶解氧,同時,不斷增殖的藻類給橈足類等浮游動物提供大量的餌料,一定時間后,就能維持足夠的浮游動物作為蝦苗營養豐富的天然餌料。你可以看到,很多蝦苗在池塘邊上不下去,那不是蝦苗有問題,而是蝦苗有很多的浮游動物可吃,它不愿意下去。這個水質是相當的穩定,其透明度較高,光合作用可以抵達比較深的水層,所以水體的中下層也不會缺氧。這是非常好的水,既不是無藻真瘦水也不是太濃的肥水。該水體有一定密度的藻類,但又不過濃,透明度較高,藻類能夠充分進行光合作用,這樣水體溶解氧豐富且又能提供大量的浮游動物作為蝦苗的餌料。這是放苗前期相當理想的水。

      12.jpg

      這個是一個抽沙灘沙濾水的高位池的藻類情況。由于它進水很慢,需2~3天才能放滿一個池塘,而在這2~3天里,在陽光照射下,底棲藻就長起來了,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青苔”長起來了。底棲藻長起來了,浮游藻類就無法競爭了,以后水都是清見底的。如果以后水都是清的和淺的也沒問題。但是,實際上放苗養殖一段時間后,水體慢慢就濃了并加深水位。待水濃水深后,池底的底棲藻類無法接受陽光而失去光合作用,底棲藻類就會死亡并腐爛產生有害物質。
      因此,一般要避免池底出現大面積的底棲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把水位調高一點(起碼1米多),一進水就盡快施肥,促使水體中浮游藻類首先增殖起來,這樣,底棲藻就不容易長起來。

      13.jpg

      這是低鹽度池塘(鹽度比較低的或者淡水的池塘)。鹽度低的淡水池塘藍藻容易長起來,但是否長起來,要看你管理操作情況。
      什么情況下藍藻容易長起來呢?一般都是前期很少開增氧機或者基本上不開增氧機而且風浪比較弱的池塘藍藻容易長起來——即靜止水體的水面藍藻容易成為優勢。很多藍藻體內都有空泡結構而具有漂浮性,天然就有長在水體表面的優勢。若水體過于靜止,缺乏上下對流動力,漂浮性的藍藻藻類必然更容易占位水體表面而優先增殖。當漂浮性藍藻大量增殖后占據水體表層表面,像一張地毯一樣把池塘表面覆蓋。這樣,表層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部分的氧氣就都在表層并過飽和后逸散到空氣中,給空氣增氧,而不是給水體增氧。水體內部的藻類則由于漂浮性藍藻覆蓋遮擋而得不到陽光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導致水體內部容易缺氧,造成整個水體生態環境惡化。這,就是藍藻最有害的一個原因。

      14.jpg


      15.jpg

      平常說水漂亮不漂亮,僅靠表觀的感官指標,包括藻類顏色、清透程度(是清還是渾濁)、透明度是多少。感官指標可以體現藻類的種類和密度、生長階段情況(根據色調判斷藻類是老還是嫩的、還是死的)。所以,有經驗的朋友可以很驕傲的說我不用測水就可以知道水是否有問題,這個就是經驗的積累。
      可靠的經驗的積累需要數據的支撐。比如經常測某水體的pH、溶氧、堿度等相關要素,看得多,測得多,把數據和表象感官指標結合起來,這樣形成的經驗是相對理性的。所以,我們很多判斷能力強的朋友看到相對系統的數據或就知道水體環境行不行的。這個數據不是一次性能夠掌握的,而是連續的數據,掌握水體的動態變化,只有掌握水體動態的變化才能夠比較可靠的掌握水質及其變化趨勢。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18.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19.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57:39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5 15:37 編輯

      16.jpg

      這個圖非常重要。最上面的灰色區域代表空氣,中間藍色的區域代表對蝦池塘的水體,底下黑黑那一排就代表池塘底部沉積物和底質。
      水體溶解氧消耗的主要途徑。
      第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底質底泥的耗氧。對蝦糞便、殘餌等臟的有機物耗氧分解,沉積物和底質耗氧強烈,極其容易缺氧惡化,特別是高溫期,沉積物和底質會因為缺氧而產生硫化物等有毒物質。
      第二個主要途徑是養殖魚蝦的耗氧,與養殖量相關。
      第三個主要途徑是所謂的“水呼吸”的耗氧。水呼吸耗氧包括那些方面呢?水呼吸耗氧就是右邊黃色的蛋形范圍包括的各個主要耗氧作用。水呼吸耗氧包括水體內菌類、藻類、浮游動物等微小生物本身的呼吸耗氧,以及菌類等微生物對懸浮碎屑、有機物的降解礦化(即“分解”)過程的耗氧和還原性無機物被氧化等等在水里消耗溶解氧的過程的耗氧,統稱為“水呼吸”(不是指“水”的呼吸,而是指水中所有細小生物與各類物質的耗氧)。
      這三部分的耗氧究竟是哪一部分的耗氧是最多的呢?應該說在畝產2千多斤且透明度正常的情況下(后期透明度30厘米),而且高位池吸污排污及時的話,池底耗氧是不會太多的,70%~80%的耗氧在水呼吸,2千多斤蝦大概耗氧10%~20%。如果底泥是臭黑的,底泥耗氧就高了,底泥的耗氧根據各種情況是會變化的。若水體透明度提高,則水呼吸耗氧比例降低,對蝦呼吸耗氧比例提高,整體溶解氧狀況有所改善。
      根據以上分析,對蝦養殖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水體水呼吸耗氧。則:
      第一,藻類要少一點,浮游動物要適度(其實浮游動物不會太多,除非輪蟲大量繁殖,把藻類吃光了會造成缺氧,如果橈足類、枝角類多的話一般不會至于缺氧)。最怕的就是藻類濃度太濃;第二,最怕的就是溶解性和其它的有機物太多,這樣細菌分解有機物消耗的溶氧就太多。藻類和細菌等微生物的耗氧作用是水呼吸里面最大的兩項。所以,要防止水里面的藻類和細菌等微生物太多。
      水體溶解氧的來源。
      水體中的溶解氧來自于哪里呢?我們平時能想到的首先就是來源于增氧機、風浪增氧、換水補充。沒錯!增氧機、風浪、換水補充可以增氧,并且是夜間溶解氧必然來源。至于夜間缺氧的時候投一些增氧機或者化學增氧劑,這是救急用的,平常是可忽略不計的。但是,普通的增氧機(水車、葉輪)它的增氧效率較低。比如在正常天氣下,如果是透明度較高、養殖產量不高的水體,增氧機大概增氧可能低于20%,水體白天的增氧主要還是來源于藻類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帶來的溶解氧是非??捎^的。對于畝產2千斤左右,透明度30~50厘米左右的池塘,藻類的光合作用增氧應該占到整個池塘的溶解氧來源的70%左右(根據光照、透明度、營養鹽等條件)。所以,一般條件下的露天池塘,其溶解氧的來源主要來源于藻類的光合作用,其次才是增氧機和風浪。但是,當水體較深,透明度較低,養殖產量較高,特別是水體水呼吸強烈的池塘,光合作用增氧嚴重受限,而水體耗氧強烈,此時,必須增強增氧機增氧功率以保障溶解氧供應。此時,光合作用增氧比例相當低,增氧機增氧比例劇增——必須時刻仰賴增氧機增氧,隨時都有缺氧危險!
      在這個圖里,水的溶解氧自于藻類的光合作用、增氧機和風浪增氧,以及換水補充。在養殖密度較高、水較深、透明度較低的時候,缺乏增氧機和風浪的攪動作用是不行的。因為透明度比較低、水比較深時,白天陽光無法透入到水的中層和底層,這樣中層和底層就沒法進行光合作用,只有水的表層有光照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如果沒有增氧機和風浪的攪動作用,水體中層和底層就容易缺氧。
      雖然增氧機不能直接增很多氧,但是它可以把中層和底層的水與上層的水進行交換,也就是說表層溶氧豐富的水在增氧機的攪動下可以進入到底層,底部水在增氧機的攪動下又可以上到上層見到陽光又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周而復始,整個水體白天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
      增氧機其實就是攪水機,將表層和底層的水不斷的進行交換,提高了白天整個水體的光合作用效率。
      很多朋友白天不開增氧機,在水比較淺,透明度比較高,整個水體都不缺氧的情況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白天水體溶解氧豐富,超飽和了,一開增氧機氧就跑掉了,造成氧的損失。但是,如果池塘水比較深、透明度比較低時,如果白天不開增氧機,水體內部完全沒有陽光投入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水體內部就容易缺氧。所以,透明度比較低、水比較深的情況下白天一定要開增氧機,提高光合作用增氧效率,避免底部缺氧。
      是否白天每時每刻都開增氧機呢?不用。根據水體水質和天氣等情況,可先開動增氧機,將整個池塘的表層和底層的水交換之后再停一段時間,然后再繼續開十幾二十分鐘,然后又停1~2個小時,即間歇式開增氧機(用的電也不多)。由于水體在一定的時間內上下攪動了一次,所以水體整體的光合作用效率就提高了,但是耗能也不會太高。
      控制適宜透明度
      假設這是一個不開機、無風浪的靜止水體,從上圖還可以得出其它的結論:

      相同的水色,比如相同的透明度(20厘米),20厘米的透明度代表著白天看水的時候陽光照到水面,進入到水體內20厘米處反射回來,進入空氣,返回到我們的眼睛,我們感覺到的那個地方。所以透明度多少厘米,基本上水一來一去就多少厘米,我們很明顯看到透明度測定的白板。水化學里的補償深度——就是在這個深度的水差不多10個小時的白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足夠這個地方24h的耗氧,就是說光合作用產生的氧和消耗的氧相當。在這個補償深度以上,溶解氧的產生肯定是超過溶解氧的消耗的。在補償深度以下的地方實際上就是產生的氧低于呼吸消耗的氧,所以補償深度是一個很重要的界限。補償深度與透明度的關系:如果沒有開動增氧機也沒有風浪,水是靜止不動的,補償深度大概是透明度的兩倍多一點(2~2.5倍),20厘米的透明度,它的補償深度就是50厘米,這是一個大概,具體的還要根據藻類的活力和天氣等而定。補償深度以上一般是不缺氧的,就算不開增氧機也不缺氧的,但是補償深度以下肯定是容易缺氧的,必須利用增氧機等攪動水體解決溶解氧不足。

      19.jpg

      控制適宜水深
      剛才講到20厘米的透明度50厘米的水面不會缺氧,但是如果是2米水深的池塘只有表面50厘米不缺氧,那么以下的1.5米深容易缺氧,水上面的1/4是不會有問題的,下面的3/4是容易出問題的,表層四分之一是能進行光合作用增氧的,但下面的四分之三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增氧的,但是溶解氧時刻都要消耗的。
      現在把這個2米水深的水位降低,排掉一半,只剩下1米深,1米深的水還是20厘米的透明度,補償深度50厘米,整個水體1米深。就是表面50厘米不會缺氧,但是下面50厘米是會缺氧的。
      再大膽一點,把1米深的水再排去一半,只保留50厘米的水,在透明度還是20厘米的條件下,整個50厘米都是補償深度以上,也就是說把水位降到50厘米以下時底部就不會缺氧。
      在同樣的透明度下,水越深底下越容易缺氧,水越淺,底部越不會缺氧。這就是淺水好養蝦的道理。
      前面講的是淺的道理,現在講水“清”的道理。也就是透明度要高的道理。
      以2米水深為例。第一種情況透明度20厘米,第二種情況水深還是2米,通過換水或者其它途徑把藻類減少了,提高透明度到50厘米,如果50厘米的透明度,按照補償深度跟透明度的關系,水深1.2~1.3米左右是沒問題的,但底部有幾十厘米的水是有問題的。如果我把透明度調到60~70厘米的話,就算是靜止的水,在整個補償深度都基本上到底了。
      在同樣深度下,水的透明度越大光能夠照到水底越深,水下更深的地方都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這個就是所謂的清一點會比濃一點不容易缺氧的原因。
      但也有相反的情況,比如現在流行的所謂的“無藻養蝦”,很多朋友大量使用微生物,水體中可能沒有很多藻類,透明度可能不低(藻類本身耗氧不高),但是水里面的菌類降解有機物過程很強烈,當菌類耗氧過于強烈時,即使水清也容易缺氧!
      總結一下:
      一、我們水里面的對蝦不是溶解氧主要消耗的因子,除非你的密度很高,畝產5000~6000斤以上,這時80%以上溶解氧是對蝦消耗的。如果密度較低,比如畝產1000~2000斤,蝦消耗的溶解氧一般也就是20%~30%,大部分溶解氧是水呼吸和底質消耗的。如果是排污好的高位池,底質耗氧就低一些。但如果是無法排污的土池,底質耗氧比較高。
      二、水里面的溶解氧在夜間靠增氧機和風浪或換水補充,但是在白天一般主要靠藻類的光合作用補充,增氧機和風浪增氧是其次的。即使白天,增氧機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增氧機可以將底層的水和表層的水兌換,提高整個水體的光合作用,提高溶解氧和凈化水質,所以,我把增氧機的名字叫成“攪水機”。養殖中后期水體藻類老化、透明度低、水體光合作用受限,而水體呼吸耗氧強烈時,則增氧機增氧是主要的,遠遠超過藻類光合作用增氧,此時必須加強增氧機增氧。
      三、白天也要開機,但是沒有必要每分每秒開,開始20分鐘把攪個底朝天,上下水更換了以后就可以休息一下,過一定時間再開——一般前期可以間歇開機,高密度養殖等條件下中后期基本全天開機。
      四、同樣水深條件下,透明度越大,相對來說底下越不容易缺氧,透明度越小底層就越容易缺氧。同樣的透明度條件下,水質相當情況時,水位越低,底部就越不容易缺氧,水位越高,底部就越容易缺氧。
      這個圖說明了四個大問題。溶氧哪里來,溶氧哪里去,透明度大一點好,水淺一點好。

      17.jpg

      下面說說畝產2~3千斤對蝦養殖池中后期水里面各種耗氧因子的比較,其中消耗溶解氧的因子主要有有底的耗氧、蝦的耗氧、水呼吸的耗氧。
      第一種情況,水中藻類很濃很旺也就是所謂的肥水養蝦的情況(養殖到中后期不想肥它都肥了)。如果藻類很濃很旺,其它菌類等微生物不多,耗氧肯定以藻類最多,然后才是其它菌類等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等等耗氧,再其次才是對蝦耗氧。
      當然這是講2千多斤畝產的情況。如果3千斤畝產以上,對蝦的耗氧比例就提升的很快,所以要根據產量和透明度等等來確定哪方面耗氧比較多。
      第二種情況,有些水體雖然藻類不多,但用了大量的微生物,看不見的菌類等微生物和溶解性的有機物很多,后者往往會欺騙我們的,一定要注意它們強烈的耗氧?。?!而一旦形成很多的所謂生物絮團,這時候水體耗氧非常強烈。生物絮團法須用的增氧機設備遠遠超過一般的高位池,不能與之相提并論。一定要注意,這時候不是藻類耗最氧多,而是細菌等等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這個過程的強烈耗氧,這個是最重要、最危險的。
      第三種情況:水中藻類較多,藻類活力好,水很好很漂亮,水里面菌類等微生物很豐富,即藻/菌均旺盛的水體,其藻/菌微生物耗氧遠遠超過對蝦耗氧.這個關系一定要掌握好。若對蝦的密度很高,對蝦的耗氧又很高,就極其容易出現缺氧危險。
      注意上圖最后綠色的三要點。當藻類和細菌都增殖旺盛的時候,很容易缺氧,這時候要千方百計保障溶氧。沉積物底質耗氧比較高的情況下,不恰當地造成沉積物泛起,導致底部乃至整個水體缺氧和毒物擴散,也是非常危險的。
      此外,高溫期的耗氧是最嚴重的。什么時候出現蝦病最多呢,春秋兩季發病最多,這個是由于天氣變化,陰雨天比較多,水體光合作用不足造成缺氧。還有一個夏天高溫期,底質差的時候,底部缺氧,這是所有對蝦病里面我認為占的比例最高的原因。即:
      最大威脅:高溫、臭底;缺少光合作用;菌類等微生物耗氧強烈;極度缺氧的沉積物泛起。


      點評

      白頭翁  老師說的非常精彩,如果有數據支持就更加令人信服啦!  發表于 2015-1-9 11:46
      測氧控制器  這段對于不懂水質光合作用的養殖戶來說起碼值上萬元的學費!而據我了解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不會這個原理。  發表于 2015-1-6 16:02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0.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21.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0:59:3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5 15:56 編輯

      1.png


      2.png


      3.png


      4.png

      請注意,不是說看起來很差的水就發病最嚴重。通常都是一些水看起來很漂亮的池塘對蝦死得最快,因為這些水體藻類的活力越好,藻類活力越好藻越嫩本是好事,但藻類及其背后的菌類微生物強烈的耗氧卻是嚴重的問題。
      水為什么那么漂亮,一直不老呢? 因為水里面有各種各樣菌類等微生物,它們凈化水里面的有機物并產生很多藻類所需的營養物,動態維持了藻類的光合作用與增殖。各種菌類等微生物共同協作完成有機物的降解礦化過程,這個有機物的降解礦化過程總體是耗氧的。所以,水越漂亮實際上耗氧的因素可能越大越強,這是看不到的威脅。本土微生物和人為施加的微生物制劑都參與凈化環境工程。
      培菌培藻培水時水色好,但是要注意背后隱藏的缺氧危險。
      5.png


      6.png


      7.png


      8.png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2.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23.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1:01:45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5 15:53 編輯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短時間內對蝦全軍覆沒的一個例子。
      該養殖戶同批高位池4口池塘的條件、操作基本相同,同時放苗養殖,水質大致相近。每口池塘4畝水面,放苗密度每畝10萬尾南美白對蝦,水面布置4臺1.5Kw水車,底部還有鼓風機增氧,增氧設備不少了。水深1.2~1.5米,水里藻類并不太多,透明度也不太低,約有20~30厘米,但水中可見懸浮物較多,有點像生物絮團法的生物絮團,管理得好不缺氧畝產2~3千斤沒問題。
      該出事池塘同樣晝夜立體增氧,看起來其增氧能力應該是足夠的。對蝦活力相當好,一點病的癥狀都沒有,吃料也都很快,加料很猛。但養殖第28天,當夜23時巡塘還看到對蝦還是活蹦亂跳的(這本來就是水體缺氧的特征,但沒有引起重視),但是次日凌晨1時巡查時就發現該池塘完全沒了動靜——對蝦已全軍覆沒。
      晚上11點蝦還活蹦亂跳,2小時內就全軍覆沒。一般情況下對蝦死得這么快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投藥毒死,第二種可能就是快速嚴重缺氧死亡。一般的病害(就算是未知病毒)也不可能這樣急遽死亡——這點認識非常重要!該養殖池本身有水車增氧也有底部鼓風機增氧,實際上晝夜立體增氧,這是一個水色很漂亮,但蝦在活蹦亂跳,大家都知道蝦跳一般就是底部缺氧了。所以,當菌類等微生物急遽增殖引發強烈耗氧導致短時間內全池水體快速嚴重缺氧,對蝦全軍覆沒就不可避免了?。?!
      當年5月份陰天多,持續幾天陰天,整個水體光合作用效率低,雖然水體上面有4臺水車,池塘底部還有鼓風機管道增氧,看上去增氧能力很強,但因為持續幾天陰天,藻類光合作用增氧效率低下,而水中有機物豐富,支持菌類等微生物高度增殖,導致水體底部嚴重缺氧(對蝦連續跳了幾天),當天午夜菌類等微生物參與的生化過程發揮致極釀成大禍,估計半小時左右就全軍覆沒了。
      其水體里的菌/藻等微生物耗氧效率太高遠遠超過池塘實際增氧效率,這就是禍首。
      但是,這菌/藻等微生物來自哪里呢? 它們的耗氧效率為何如此高?
      你看,池塘水面到池底,4臺1.5Kw水車只在投料短時停機,而鼓風機24小時不停,可謂晝夜立體增氧。我們知道,鼓風機壓縮空氣噴離池底管道形成垂直上升的氣泡,引導水流是從下往上的,每餐投料開水車來集污,這個鼓風機沒有停,管又立在池底下,排污就很困難,動力又不足,實際上該對蝦養殖池水體就類似我們所說的生物絮團法,生物絮團法好是好,但最大的問題是微生物難以管控并且溶解氧消耗強烈。所以,當水體實際增氧能力跟不上,水體耗氧能力超過增氧能力就嚴重缺氧——對蝦在幾十分鐘內暴亡一點都不奇怪。
      多數情況下,缺氧嚴重程度稍輕的對蝦養殖池塘,就體現出程度不等的、一般的急慢性死亡或引發病態。即水體或底部(局部)耗氧效率超過增氧效率導致水體尤其底部長時間低氧或缺氧,引發環境進一步惡化(亞硝酸、硫化物積累等)并出現對蝦病變等一系列問題,嚴重的加快對蝦死亡。
      失控的菌/藻就是禍首,缺氧是“病”因。
      雖然程度不同,但類似情況非常普遍。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菌/藻等微生物強大環境功效背后的負面作用,有效解決底部溶解氧核心問題,切實養護好水體尤其底部環境。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2

      主題

      5

      聽眾

      80

      積分

      正式會員

      Rank: 2Rank: 2

      該用戶從未簽到

      帖子
      78
      精華
      0
      經驗
      80 點
      金幣
      579 元
      注冊時間
      2013-12-19

      社區QQ達人

      發表于 2014-12-19 13:28:17 |顯示全部樓層
      來復習功課,謝謝杜老師從根本來解決養蝦界己丟的一干二凈水質問題!把它引回正道,造福萬人{:soso_e179:}

      點評

      一片云  要常來哦~~~呵呵  發表于 2014-12-24 16:55

      1

      主題

      5

      聽眾

      14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該用戶從未簽到

      帖子
      12
      精華
      0
      經驗
      14 點
      金幣
      100 元
      注冊時間
      2014-12-10
      發表于 2014-12-19 13:42:04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知識·······························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4.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25.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19 13:58:23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4-12-24 22:18 編輯

      12月18日晚交流錄音,小編我總共截成了兩段,大家先聽第一個錄音,再聽第二個錄音啊

      第一個錄音


      第一個錄音文字版:

      12月18日交流內容第一部分1.pdf (915.8 KB, 下載次數: 48)


      第二個錄音: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3

      主題

      4

      聽眾

      40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26. TA的每日心情
      加油
      2015-1-26 08:54
    27. 簽到天數: 4 天

      [LV.2]偶爾看看I

      帖子
      36
      精華
      0
      經驗
      40 點
      金幣
      100 元
      注冊時間
      2014-12-1

      社區QQ達人

      發表于 2014-12-19 14:08:46 |顯示全部樓層
      杜老師辛苦,雙辛苦

      0

      主題

      6

      聽眾

      20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該用戶從未簽到

      帖子
      9
      精華
      0
      經驗
      20 點
      金幣
      24 元
      注冊時間
      2014-12-12

      社區QQ達人

      發表于 2014-12-20 11:54:08 |顯示全部樓層
      {:soso_e179:}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8.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29.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20 20:21:49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9 16:45 編輯

      18日內容回顧





      2.png


      夜間、陰雨與悶熱天氣的缺氧
      養蝦經驗豐富的朋友都知道這些情況:1、夜間沒有陽光,光照很差的陰雨天,光照受限;2、水太肥,透明度太低,白天陽光無法透射入水體內部深處,水體內部光照受限;3、倒藻、殺藻、輪蟲暴發過度消費藻類,水體透明度太高而缺乏能光合作用的活體藻類;以上條件均嚴重影響水體藻類的光合作用增氧,光合作用增氧效率低,水體供氧不足以保障水體總體耗氧而容易缺氧并引發一系列次生影響(氨或亞硝酸鹽積累、“病”等)。
      當然,也有相反條件的缺氧——夏天陽光燦爛,池塘水溫較高,水體中所有的生物化學過程均隨著水溫升高而加劇,其中的各種耗氧因素得以強化,耗氧劇增?!皭?、熱”天氣,特別是臺風前的極度高溫、低壓條件下,水體水質尤其底質差的池塘,很容易從底泥內部析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加上高溫條件下水體內部尤其其底部沉積物耗氧強烈,整個水體水質趨于惡化(底部最嚴重),極其容易出現(缺氧+中毒)的雙重威脅。
      在對蝦耐受溫度范圍內,如果水體水質尤其底質良好的話,一般水溫較高不會出現上述(缺氧+中毒)的雙重威脅,對蝦生長反而會加快。避免高溫的威脅——關鍵在于水體水質尤其底質良好!平常加強吸污排污、調理好水體水質等管理,是對蝦病害防控的有效手段。

      透明度突然變高
      水體透明度突然變高,即水很快變清,意味著藻類急遽減少了,很容易造成缺氧。藻類急遽減少有幾種可能:一是自然原因(缺氧、缺碳源等營養、大雨鹽度劇變等)倒藻死掉沉下去,二是過度消毒把它們殺掉沉下去,三是浮游動物過度增殖大量攝食藻類所致(尤其輪蟲,輪蟲爆發真的很容易一下子把水吃清透)。在增氧能力比較差的土塘,如果一不小心輪蟲高度暴發,透明度劇變可能在一兩天內水會由濃變清見底,水體缺乏活體藻類光合作用不足導致缺氧。有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在上午9~10點那段時間小心觀察的話,水的表層可以看到一縷縷一團團煙、云似的東西,那基本就是高度集群的輪蟲——缺乏增氧機或無風浪的池塘,對蝦很容易缺氧。
      當然如果是浮游動物大量增殖所致,這個問題不大,只要及時追肥維持藻類就可以了,沒必要去殺浮游動物。

      微生物、消毒劑與操作不當
      底質差、養殖密度過高,容易缺氧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
      特別講最后兩點,微生物、消毒劑濫用與操作不當問題。
      大家都清楚,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劑或消毒劑有利于改善或維護良好的水環境。這方面我就不多說了。我只提醒大家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你水體狀況的微生物制劑或消毒劑,并適時適當使用,避免其副作用。
      微生物制劑過度使用,或雖然沒有使用商品微生物但是水體里投入或產生太多的有機物等微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致使各類土著微生物自己大量增殖起來。所以,外加使用也好,養殖過程自然增殖也好,外來的或土著的菌類等各類微生物,在養殖過程中的某個時間有可能高度增殖。一定要注意,菌類等各類微生物高度增殖,其耗氧強烈,會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剛才那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幾年,類似案例比比皆是。值得大家深思?。?!
      消毒劑使用不當導致對蝦死亡案例也很常見。如果每天在上午中午對水體進行整個水體消毒。很可能,今天消毒一次,明天消毒一次,往往超不過第三次,蝦就會出問題,這個是規律。為什么有這樣的規律?因為一般消毒劑對藻類也是有一定毒性的。你早上消毒水體,雖然起到消毒水體的作用,但消毒劑對水里的藻類會有一定的影響,會干擾它的光合作用。消毒后要經過幾小時到十多小時,藻類才能復蘇,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上午使用消毒劑消毒,要等幾小時到十多小時,藻類才能恢復活力,等幾小時到十多小時過去藻類復蘇時黑夜已經降臨,即你上午使用消毒劑消毒,使藻類整個白天它都失去光合作用的功能,“睡覺”了,等它蘇醒過來后已經是傍晚或夜間,沒有太陽光照,它不可能進行光合作用增氧。所以,凡是白天尤其是上午消毒的,只要消毒劑的作用強,并連續消毒幾天,對藻類影響光合作用增氧的影響很快體現。

      增氧機開機,謹防泛底
      很多朋友,前期放蝦苗的十幾二十天,增氧機開的很少,甚至不開增氧機。期間大量投入有機性營養物質肥水。一定時間后,池底出現大量富于有機性營養性的沉積物,包括糞便、死藻、發酵飼料等碎屑,沉積物內厭氧過程強烈,產生并積累大量的硫化物等有毒物質、還原性物質和有害微生物,如果沉積時間過長,這些沉積物的危害性很高。如果養殖前期增氧機開的比較少,甚至不開增氧機,等待對蝦蝦長大后才開機或加強開機提高增氧能力,增氧設備動力突然加強,可能打到底下將沉積已久的沉積物泛起,大量長時間積累的有毒有害物質和微生物,就像定時炸彈爆炸,直接對水體尤其底部水質和底棲的對蝦等構成嚴重威脅。

      對于底棲生物尤其對蝦養殖池塘,大量長時間沉積的沉積物突然泛起是個致命的。
      對于已沉積比較臟池塘,開增氧機把沉積物泛起帶來危險,那該如何操作?
      首先,要養成早期開機的習慣。增氧機其實就是攪水機(增氧機直接增氧的功能其實是依附其攪水主功能而實現的。例如,水車、葉輪等通過攪動水體促進空氣與水體的相互作用而增氧,鼓風機微孔管通過壓縮空氣在水底析出上浮微細氣泡與水體相互作用而增氧,均與“攪動”功能相關)。早期早開機的習慣,可以避免或減低“大量長時間沉積的沉積物突然泛起”這個錯誤的操作帶來的風險。
      其次,對于已沉積比較臟池塘,這時候千萬不要急于強化開機!你盡量先把沉積物虹吸排掉(盡量避免泛起),這個是最重要的。制作T型虹吸細排,類似游泳池吸底器,大家辛苦一點,這是必要的。此外,也可以先使用氧化劑把底部沉積物作初步氧化消毒處理控制后,你才能增大增氧機功率。否則的話,突然泛起的沉積物會導致底部缺氧、中毒,這是非常危險的。

      換水——急排緩進,虹吸排污,防泛臭底
      再舉個例子,一些朋友害怕換水“應激”一直不敢換水,養殖幾十天后水質底質惡化,甚至對蝦都出問題后,才被迫換水。這時候換水,操作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惡化的沉積物泛起——這與前面說的突然加強增氧機功率的錯誤操作后果是一樣的。眾多采取所謂封閉式養殖模式又不得不在水環境惡化后換水的養殖朋友的心頭之痛——“一換水就死蝦”, 即首次換水后沒過幾天對蝦就死了。一直不換水,長時間沉積的沉積物很多,已經惡化,突然不當的大換水導致臭底泛起,肯定容易出問題。環境惡化、對蝦奄奄一息甚至已經出現較多死亡時,換水刺激必然促使對蝦大量死亡。這都是有具體致死原因的。應該細心全面分析水質和對蝦狀況,采取針對性措施處置。不要被一個籠統模糊而無所不包的(換水)“應激”黑箱遮掩具體細節,耽誤處置。
      水環境惡化不得不換水時,一定要小心操作。
      怎樣小心操作呢?盡量避免沉積物泛起,這是基本點。先把它虹吸排除掉,或氧化劑氧化(改底),這是最重要的。吸不掉的也不能讓它突然大量泛起來。以排污為目的的換水應采用虹吸排水,而且排水要急,才能把沉積物臟東西虹吸排出去,但進新水則一定不能直接沖擊池底形成泛底,須緩慢進水或采取緩沖水流的方式避免泛底。吸污、換水,初步改善后,可酌情多換水。
      以排污為目的的換水方式——急排緩進,虹吸排污,防泛臭底。

      大雨的影響
      大雨后容易倒藻引發蝦病,其中有光照不足的原因。但是,對于鹽度較高的海水或半咸淡水池塘來說,還有更加重要的原因——水體表層鹽度劇變直接導致藻類死亡。
      雨水,就是大自然的“蒸餾”水,鹽度幾乎為零。對于鹽度較高的海水或半咸淡水池塘,水的鹽度較高。雨水下到海水池塘后,池塘鹽度就會發生變化。鹽度的變化,首先從表層開始,并逐步向下層一定深度擴散(這種能力較弱,尤其是在鹽度分層時)。水體表層因雨水的稀釋鹽度降低,池水的密度(比重)接近淡水的密度,而下層的海水鹽度較高,其密度(比重)也相應較高。
      這樣,在沒有足夠的增氧機、風浪等攪動的條件下,水體相對靜止。因雨水影響,海水水體上、下層鹽度、密度差異明顯,呈現“上輕下重”的“穩定”狀態,即水體呈現“鹽度(密度)分層”并維持較長時間。趨于水體表層的活體藻類,因表層鹽度劇變容易死亡。這就是鹽度較高的水體大雨后“倒藻”最根本的原因。如果一定時間內入池雨水太多,如果沒有增氧機或風浪等及時攪動的話,非常容易倒藻。
      由于鹽度分層,上下不能對流,大雨后表層鹽度劇變,倒藻,降低了水體光合作用效率,水體內部溶解氧就會降低(表層因雨水帶入及沖擊增氧,其溶解氧含量則有所提高),水質惡化、對蝦偷死等緊接著就容易發生。
      大雨——倒藻——缺氧——發病,其過程基本原理如上。


      3.png


      剛才已講到,下大雨暴雨時水體上層的鹽度變化太大是藻類死亡而缺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下雨前后全程都應該開動全部增氧機,或采用抽水機,或人工踏排造浪,利用風浪等等,避免水層鹽度變化太大而倒藻缺氧。圍墾池塘進排水閘應做兩道閘門,通過調整兩道閘門上下進出水位置,平??梢耘诺讓铀?,下大雨暴雨時可以排上層雨水。
      舉個例,某海水池塘水很淺,水深只有1米,鹽度是千分之三十即鹽度30‰(相當于密度(比重)1.020,或養殖界朋友俗稱的20度)?,F下特大暴雨,雨水鹽度為零,池塘水位加深10厘米,整個水體水深就是1.1米。
      第一種情況,暴雨前后全程盡力開動所有增氧機??梢院芎唵蔚挠嬎愠?,整個池塘的水體上(雨水)、下(海水)及時、充分混合的話,上下層水鹽度一致,沒有鹽度分層,整個池塘的水的鹽度從原來的30‰降到27‰,鹽度僅僅降低3‰,鹽度的變化幅度小,相對變化率僅百分之十,不是劇變。如果是活力正常的藻類,它一般不會死。
      第二種情況,暴雨前后全程不開增氧機且無風浪。如果不開增氧機或無強勁風浪,則雨水(淡水)漂浮在表層若十厘米,但鹽度變化主要在表層。那表層鹽度相對變化率就遠遠超過百分之十,而底層鹽度基本不變。表層、上層鹽度變化,其中表層區域變化幅度非常大,僅有千分之幾,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會倒藻。
      對于海水或鹽度較高的池塘,下大雨時,一定要全程開足增氧機。目的不僅僅是增氧,更加重要的是要防止水體表(上)層鹽度劇變而導致倒藻。對于鹽度很低的淡水養殖水體,下大雨時,鹽度變化的對倒藻的影響較弱,但開動增氧機仍然是必須的,目的是防止水體尤其底部缺氧。
      因此,大雨前,大雨中,大雨后,各類池塘一般都應盡力開動所有增氧機,目的是——攪動雨水和海水及時混合,讓天上下來的雨水及時、均勻的淡化的高鹽度水體,避免水體表層鹽度劇變而倒藻、缺氧、水質惡化引發蝦病。淡水池塘雨天開動增氧機仍然是必須的,目的是防止水體尤其底部缺氧。

      4.png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二氧化碳體系
      在露天池塘等水域生態系統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兩大極其重要的基本作用。
      藻類等植物光合作用過程吸收氨和碳源等營養物質,并放出氧(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不產生氧)。藻類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包括游離二氧化碳和碳酸氫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和二氧化碳能夠通過電離平衡可以相互轉化)。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水體pH值升高),并放出氧使溶解氧增加。相反,水體中各種呼吸作用則消耗溶解氧而放出二氧化碳(使水體pH值降低)。pH值就是大家習慣說的所謂的“酸堿度”(實際上不存在“酸堿度”這個概念,只有酸度、堿度,沒有酸堿度)。
      碳酸氫根離子還是水體中堿度的最主要的成份,具有較強的抵御pH值變化的緩沖能力。
      白天,藻類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碳酸氫根離子,使水體緩沖pH值變化的能力減弱,pH值會升的比較高,同時溶解氧增加。光合作用強烈的午后時分,水體表層或大部分水pH值會升的很高(對蝦放苗初期,pH值超過9,甚至超過9.6,均屬正?,F象)。夜間,水體沒有光合作用,各種呼吸作用繼續消耗溶解氧,并產生二氧化碳并通過電離平衡補充產生碳酸氫根離子,于第二天早上pH值又降低下來。
      簡單地說,藻類光合作用使溶解氧、pH值上升,相反,呼吸作用使溶解氧DO、pH值下降。
      水質指標中,溶解氧和pH值,非常直接而靈敏地反映藻類光合作用與總呼吸作用強度變化。因此,溶解氧、pH值具有十分明顯的晝夜變化和垂直分布規律。
      溶解氧DO、pH值晝夜變化規律——早上最低,白天升高,午后最高,傍晚較高,夜間降低。
      溶解氧DO、pH值垂直分布規律——水體上層高,底層低。
      每天早上、傍晚測定溶解氧、pH值,計算傍晚與早上之差值。

      溶解氧、pH值早晚差值的意義—(杜老師水質判據)
      在不換水,不使用化學增氧劑或還原劑,其他影響因素可忽略的條件下,溶解氧日較差的意義:
      溶解氧、pH值早晚差值,反映出白天光合作用等總增氧抵消總呼吸作用等總耗氧后的溶解氧凈增量。差值越大,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水體光合作用效率越高,增氧量越大。
      溶解氧、pH值早晚差值,也反映出夜間溶解氧凈耗量。差值越大,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昨晚夜間溶解氧消耗效率越高,耗氧量越大。

      溶解氧變化趨勢與預警
      水體中魚蝦、微生物、底質等耗氧效率是變化的。但為方便討論,一般短時間可以假設其變化率不變,一般影響不大;而當有時發生微生物耗氧效率發生大幅突變情況,則從溶解氧、pH值早晚差值反映出來,由此可以判斷或預測溶解氧變化趨勢作為預警。
      此外,測定當天夜間兩個時刻的溶解氧,計算水體溶解氧單位時間消耗率,可以更有效預報日出前水體溶解氧變化,判斷是否有缺氧危險!采用在線檢測控制設備就更完備了。

      關于pH值的變化率的說明
      關于pH值的變化率,很多專家、很多資料都說不能超過0.5。實際上真正的養蝦前期中期不可能低于0.5的,如果真的低于0.5的話,那這個是藻類光合作用效率很低了,水體一般都已經出現問題。這個只能在遮光或者是把水位高的時候出現。
      我要告訴大家,第一,對于室外的池塘,陽光正常,整個水體藻類光合作用效率正常,pH值一般高于0.5這個差值的。第二,養殖中后期,由于投入的飼料很多,產生的糞便有機物很多之后,水的有機物分解就導致二氧化碳偏多,在中后期pH值越來越低。
      所以,溶解氧、pH值早晚差值,養殖前期是超高,后面是逐漸降低。這反映出水體水質逐步劣化的趨勢。

      養殖中后期pH值變化與藻類活力的維護
      養殖中后期的日常水質管理應連續觀測水色、透明度、pH值等水質指標的變化,透過水質指標的分布變化及時掌握藻類狀態并預警溶解氧變化。藻類嚴重老化、死亡前,一般會出現pH值變化的異?!缟蟨H值低于7.6,正常天氣傍晚pH值與早上pH值相差小于0.5(陰天相差小于0.3)。pH值過低、早晚pH值變化過小的根本原因是藻類光合作用效率低。而陰雨天光照不足、缺乏某種肥料、藻類老化或被抑制等都會導致光合作用效低下。因此,應采取降低水位、換水(補充微量元素和活力藻類)和針對性施肥等措施維護水體藻類活力,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溶解氧和pH值。當水體光合作用不足而氨氮、亞硝酸鹽濃度較高時,一般僅施少量磷肥,甚至只需加大換水即可達到保藻活水的目的。
      pH值的控制
      養殖中后期提高pH值的一般的做法就是石灰、白云石粉等,工作量大。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利用藻類的光合作用,因為藻類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pH值就提高了,并放出氧氣,這是很好的方法。事實上,在一些產量不高的只是一千幾百斤的土塘,酌情施肥換水等搞活藻類促進光合作用,控制pH值效果還是可以的。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1046

      主題

      178

      聽眾

      1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0. TA的每日心情
      堵心啊
      2017-6-23 14:55
    31. 簽到天數: 8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帖子
      11202
      精華
      123
      經驗
      12284 點
      金幣
      153120 元
      注冊時間
      2012-10-9
      發表于 2014-12-20 20:23:14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后由 一片云 于 2015-1-8 15:17 編輯

      5.png


      6.png


      加強增氧
      對蝦養殖水體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溶解氧,最關鍵的地方是池塘底部——即水體尤其水體底部的溶解氧。除對蝦外,消耗溶解氧最多的是水體各層的有機物(包括溶解態、膠態、顆粒懸浮態有機物)和藻/菌等微生物有機體,以及底部沉積物。
      應用商品微生物制劑,或利用施加有機物碳源等方式促進水體中好氧菌類等土著或外來微生物對有機氮污染物的降解礦化與利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水體水質。
      有機物在各類微生物協同作用下的降解礦化是水環境凈化的最重要過程,總體強烈耗氧。所以必須加強增氧,提高水體溶氧濃度。

      有機物污染與懸浮物與沉積物
      高密度養殖水體中有機物污染嚴重。水體中有機物主要來源于對蝦糞便等代謝物、殘余飼料、死亡藻體、過度使用的各種肥料和有機物等投入品。有機物在水中以溶解態、膠態和固體顆粒態形態存在,并廣泛分布在水體各層。水體中的有機物碎屑等固體顆粒態可吸附溶解性有機物,菌類等微生物高度增殖,水體中會形成大量細小的生物絮體懸浮物。一定條件下,細小的生物絮體懸浮顆粒會逐步長大,大顆粒懸浮物更容易沉淀下來成為沉積物。水體中的懸浮物、沉積物富含有機物等營養物,是菌類等微生物優質培養基。適宜條件下,各類微生物在水中以及在懸浮物和沉積物不同部位攝取營養高度增殖,同時大量消耗溶解氧,容易導致水體尤其池底局部缺氧。
      因此,要加強增氧等機械動力——增氧、攪動使生物絮體保持懸浮狀態——避免懸浮物沉淀池底形成沉積物,危害底棲的對蝦。當我們使用類似生物絮團處理方法時,在增氧機等攪動動力充足、溶解氧豐富等條件下,水中會形成大量生物絮體并長時間保持不斷滾動的懸浮狀態,水體處于相對穩定的好氧生化水質凈化階段。生物絮體即活性污泥,其極富微生物營養,微生物作用強烈,降解礦化有機物的同時大量消耗溶解氧,使水體pH不斷下降。對于氮污染物超高的對蝦養殖水體,須補充糖類等有機碳源,加堿控制pH。
      當增氧能力不足時——生物絮體強烈耗氧造成水體缺氧。
      當攪動動力不足時——生物絮體快速沉淀,池底因沉積物積集而惡化。
      長時間沉淀堆積,沉積物內部甚至外部形成嚴重的厭氧環境,會導致池底環境惡化——缺氧、產生并積累有毒有害物質,有害微生物孳生。
      因此,要及時集污排污,或投入氧化劑氧化處理(氧化改底),避免或減少出現大量沉積物長時間堆積。

      集污排污、換水
      集污吸(排)污是降低養殖池水體污染的主要途徑。集污排污,將對蝦糞便、死亡藻體和生物絮體等污染物集中池外處理作為農業肥料,避免環境污染。
      可以采取換水處理水中溶解性有機物、懸浮物和沉積物。如果外面的水比池水干凈,換水后就改善了水體水質。注意——若池底已經長時間堆積大量沉積物,則應避免錯誤開機(或換水)引起沉積物突然大量泛起,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長時間堆積的沉積物突然大量泛起,一般來說,兩三天內對蝦都會出問題。

      混養魚類
      對蝦養殖密度不太高的池塘,也可混養一些吃有機物碎屑的底層魚類,生物絮體少量可以作為某些魚、蝦的碎屑餌料,但是這個利用率并不高,大量的生物絮體、沉積物最終還是要排污脫離水體。底層魚類驅趕對蝦活動而攪動底層水補充溶解氧,這才是魚蝦混養的真正好處。
      吸附、絮凝沉淀——凈水污底
      淡水池塘,一般可用明礬或者聚合氯化鋁或聚合氯化鐵等絮凝劑;海水池塘可以用聚合氯化鋁或聚合氯化鐵。利用絮凝劑的吸附作用將水體中溶解態、膠態和細小懸浮顆粒態形態存在的有機物等污染物聚集形成膠態的大顆粒物團,加快污染物沉淀,通過集污排出。也可以用沸石粉吸附劑把水中的污染物吸附沉到底下去。一些凈水底改就是以沸石粉為主體。
      吸附、絮凝沉淀的結果——凈水污底!
      養殖上中層魚類,問題不大。但是,養殖棲底的對蝦,必須慎重!
      因此,采用吸附、絮凝沉淀的方法改善對蝦池塘水質時,必須在沉淀后及時排污。如果做不到及時排污,盡量不用。
      微生物改底、氧化改底
      如果水體內部特別是底部底層溶解氧供應充足,也可以利用微生物把底部沉積物有機物降解掉(微生物改底)。但是微生物降解礦化有機物時總體會消耗大量溶解氧,可能造成底層溶解氧不足而缺氧。利用微生物改底,必須加強對底部溶解氧的監控!
      當我們檢查感覺池底、地膜等固體表面黏滑(有機物高度富集、微生物過程強烈)時,若不注意控制,對蝦將會很快出毛??!
      建議采用氧化改底方法處理底質。如果池底沉積物較多,或已惡化,池底部溶氧不足而不適宜使用改底微生物,最好及早采用小顆粒狀的強氧化性的氧化劑(如:過硫酸氫鉀、強氯精等)直接投入池底,對底質沉積物作氧化與消毒處理——達到消毒、壓制有害微生物、氧化消除有機物和硫化物等還原性有毒有害物質等的多重目標。

      7.png



      8.png


      氣浮——集除泡沫、藍藻
      什么是氣浮呢?開足增氧機,或者風浪增大時,有些池塘表面會形成很多泡沫。這些泡沫是怎么形成的呢?水中的有機酸等各類 “表面活性物質”( 即具有親水結構的有機物)很多。這類表面活性物質的特點是自動在臨近的水和氣體(大氣、氣泡)的界面匯集。在風浪或增氧機作用下,特別是開鼓風機增氧的時候,水體與空氣相互攪合,會產生很多氣泡,尤其是微小的氣泡,這些大大小小的氣泡,在從水體底層和水體內部向上浮升到水體表面的過程中,會將氣泡經過的周邊水里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機物等吸附富集,這些有機物又吸附水中其他的懸浮物等臟東西,共同附隨著氣泡上升,來到水體表面,形成泡沫。泡沫越多,表明水體中的有機物濃度越高,水質越差。
      平常的操作——開增氧機水面形成大量泡沫,但停機時間稍長,這些泡沫破碎,有機物等臟東西就重新溶(回)進水中,實際上有機物并未被排除掉。
      類似照片那樣,如果我們把幾條木棍或其他的浮水材料如泡沫塑料等連接與池塘邊成一個夾角,開動增氧機就可以很方便地將漂浮性的泡沫收集起來除去。只要是(形成)漂浮狀態,不管是有機物、泡沫,還是藍藻、鞭毛藻,都可以把它收集起來除去——這是個十分簡單而有效的、消除漂浮性有機物、泡沫、藍藻等的方法。前后圖片,體現了在增氧機開機前后狀態。如果池塘邊有排灌閘門,把那木條綁在閘口,就很容易開閘把漂浮物排掉,當然也可以用水泵抽掉或人工撈除。
      藍藻暴發,是低鹽度池塘養殖區大家感到棘手的問題。藍藻,也可以用上述簡便有效的方法集中撈掉,及早多開增氧機打破藍藻優先占位表層而扶植其他藻類生長,避免使用藥物處理。

      9.png


      10.png


      2000年以來,特別是2002年之后到現在,十多年來,應用于對蝦養殖的微生物制劑銷量、用量越來越大,尤其是近5、6年來微生物制劑用量激增,這對于改善水質底質抗病有很大作用。微生物制劑的合理運用效果很好。例如,利用芽孢桿菌分解有機質時產生氨、亞硝酸鹽,水體中藻類會越來越濃,而配合使用光合細菌,與藻類競爭吸收氨、亞硝酸鹽,從而抑制藻類過濃。但是,亞硝酸偏積累往往因溶解氧不足,而芽孢桿菌耗氧強烈,必須小心操作,確保充足的溶解氧,否則更容易引發蝦病。
      這里,我只講使用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商品菌類等微生物制劑種類較多,使用方法各有特點,但總的原則基本相同。
      微生物制劑必須是新鮮、有活性的。微生物制劑生產、儲存時間太長的,微生物或活性成份可能會失活、變質,甚至是雜菌了,所以要用新鮮的產品。而且新鮮的產品一般也要活化后使用。
      首次使用微生物制劑前,要對使用環境先消毒,以壓抑土著微生物。因為商品微生物生產、儲存的環境條件與對養殖池塘的水環境大不相同,商品微生物投進水里不容易生長,強龍不敵地頭蛇!
      一般商品微生物,有效作用時間并不長,容易被土著微生物壓制。使用頻率要高才能維持效能,每3~5天內就要追加投放。
      要注意使用的濃度要高點或含量高點,關鍵是活性成份的活力和數量,如有效活菌濃度。
      還要注意該投到水層還是底層,如何讓它到適宜部位發揮作用。如果是用來改底,就用一些沸石粉或煤渣爐渣來吸附微生物制劑讓它沉到池底,或制成顆粒狀的直接投下去。

      11.png


      利用微生物尤其高效好氧的芽孢桿菌類必須嚴防缺氧!
      使用微生物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很多朋友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微生物的副作用。
      水體中有機物降解礦化是一連串很復雜的過程,是各種各樣微生物共同協作完成的。有機物降解礦化過程總體一定是耗氧的,而且這個過程很難管控。慎重使用微生物,必須確保水體不缺氧。尤其是,天氣不好,藻類太差,或者對蝦已經有毛病,更要小心。養殖中后期,或池塘底部,必要時盡量選用低耗氧的微生物。特別是養殖密度高,水體中有機物污染嚴重,土著微生物很多,陰雨天、透明度低,倒藻,或增氧能力不足等有缺氧可能的,或對蝦已經出現問題的,建議不要用菌類微生物。

      13.png


      日常管理,要看水,看水色,看它的鮮亮程度,色彩色調,可以判斷藻類大的歸類和生長情況。
      測pH、溶解氧等,注意pH、溶解氧早晚變化值。如果pH低、溶解氧低或早晚變化值偏低,就會比較麻煩,須具體分析水體藻類/菌類微生物相關作用判斷水質變化狀態。
      水太濃透明度太低是很容易倒藻缺氧的。水太清透明度太高,是自然倒藻,消毒殺死藻類,還是浮游動物太多攝食藻類?
      水濁主要是懸浮物多,須判斷主因,并相應處理。例如:1、雨水帶來的真正泥水,可以吸附抑制藻類、菌類微生物從而降低水呼吸耗氧,如果注意增氧,一般水質很穩定,可待泥水澄清排泥。2、藻類老化死亡所致的濁水,容易缺氧,須換加新水,恢復藻類活力。3、大量菌類微生物形成的生物絮體,耗氧嚴重,須確保強化增氧,必要時用消毒劑抑制過于強烈的耗氧。4、原生動物大量增殖出現白濁水,說明水體有機物污染嚴重,須換水培育藻類。
      當大量生物絮體沉淀后,水透明度增加,但池底部將趨于惡化,要注意排污排底水。
      不管水清水濁,一旦水粘性增加,特別是比較硬的地方,比如地膜、階梯等處,手摸起來感覺粘性很強,或者看到水體靜止的地方掛的絲絲的、粘粘的東西,或池底出現明顯的菌落(菌膜),或結塊渾濁物(非絮體),這些情況越多,說明水中的有機物污染越嚴重,菌類微生物或原生動物異常增殖,水體或池底耗氧有可能很強烈。事實上,發現水變粘,蝦很快或已經出現毛病。
      土池或鋪膜墊沙的池塘,池底表面發黑,甚至還冒氣泡,這實際上是底泥厭氧發酵的結果,產生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氣體冒出來。
      水發光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發光細菌,特別是發光弧菌,還有一種是發光甲藻,都不是好水。
      增氧機打水散發出異常味道,是有機物、藻類/菌類和原生動物異常的表征,須作進一步分析檢查。

      來論壇了,那就發個帖交流下??!
      論壇致富指南:
      1、分享一份壓箱底的好資料,學小編一樣明碼標價。每被下載一次,你的錢袋兒就會嘩啦啦響一次哦~
      2、發表原創帖,技術類、終端市場信息類、行業趣聞見解等,小編會重獎金幣哦。多回帖,少灌水,有價值的回帖,小編也獎勵

      發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吃透酸堿度,讓你魚蝦養殖效益翻番
      2018中國水產動保產業年會
      10種常見淡水魚細菌性疾病特征
      下血本還降不了氨氮亞硝鹽?
      蝦苗選到迷茫?你最需要這些實用技巧
      2017年冬將現極寒?別擔心!
      回頂部 欧美又粗又大XXXⅩBBBB_国模冰冰02[150P]无码_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播放_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

      <strike id="ksgup"><bdo id="ksgup"><small id="ksgup"></small></bdo></strike>
      <rp id="ksgup"></rp>

      <span id="ksgup"></span>

      1. <th id="ksgup"><pre id="ksgup"></pre></th>
        <legend id="ksgup"></legend>